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紫微博客

紫微欢迎朋友光临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人生的残酷磨练, 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。 热情、 坦诚、豪爽、善良、宽容、崇尚大家风范、稳重、刚毅、果敢、自信是我人生的追求。

京剧的由来及形成---编辑:紫微  

2008-06-01 00:14:35|  分类: 【戏曲知识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京剧的由来及形成---编辑:紫微 - 紫微 - 紫微亭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京剧的由来及形成
编辑:紫微


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


京剧的由来及形成---编辑:紫微 - 紫微 - 紫微亭


       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"三庆班"入京为清高宗(乾隆帝)的八旬"万寿"祝寿。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,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。继此,许多徽班接踵而来,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、四喜、春台、和春,习称"四大徽班"。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,三庆擅演整本大戏;四喜长于昆腔剧目;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;和春武戏出众。


  1828年以后,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。汉戏又名楚调,现名汉剧,以西皮、二黄两种声腔为主,尤侧重西皮,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。由于徽、汉两个剧种在声腔、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,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,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,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,如余三胜即是。


  徽调多为二黄调、高拨子、吹腔、四平调等,间或亦有西皮调、昆腔和弋腔;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。徽、汉两班合作,两调合流,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,再加上京音化,又从昆曲、弋腔、秦腔不断汲取营养,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--京剧。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,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。

    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。计有:乱弹、簧调、京簧、京二簧、皮簧(皮黄)、二簧(二黄)、大戏、平剧、旧剧、国剧、京戏、京剧等。


    稿源: 国际在线综合  
京剧的由来及形成---编辑:紫微 - 紫微 - 紫微亭





京剧的由来及形成---编辑:紫微 - 紫微 - 紫微亭




 
京剧的由来及形成---编辑:紫微 - 紫微 - 紫微亭
 




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86)| 评论(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